资讯中心

Gathering industry trends, mastering real-time news, and quickly delivering to every customer.
 

御风而行·储动未来--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应用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7

  10月20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5)在京隆重启幕。在展会期间,由鉴衡认证中心主办的【御风而行·储动未来--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应用论坛】于同日下午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储能领域的权威专家、领军企业代表,以及来自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远景能源、宁德时代、中车株洲所、金风零碳、大连融科、海辰储能、华为数字能源、海博思创、南瑞继保、国网能源研究院、美的集团-科陆电子、华能天成租赁、明阳龙源等知名企业代表,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多维角度,深入探讨新型储能发展路径,分享前沿实践与行业洞见,为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论坛由鉴衡认证中心储能事业部解决方案销售总监王德科主持。会议伊始,大会特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会长王仲颖作开场致辞。

  王所在致辞中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00GW。国家也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0GW。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新型储能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王所呼吁业界加强交流合作,深化协同创新,通过技术突破、政策完善与市场机制优化,共同构建源网荷协同暨风光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共筑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下为嘉宾主旨演讲

  孙培军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新能源院咨询师

  《可再生能源规划与可靠替代》

  孙总提出,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需通过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报告展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提出了以系统可靠性为导向的规划方法,重点分析了构网型储能、电-热融合等可靠替代能力提升路径,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前瞻性的规划思路和实施建议。

  孙悦  金风零碳能源  副总经理

  《“储能电站级”价值服务能力构建与实践》

  孙总提出,以"电力交易+电网辅助服务+电站运维"为核心的三电服务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储能系统、智慧电网技术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实现风储协同效能最大化。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系统化解决方案提升新能源场站的电量收益、电网友好性和运营经济性,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风储协同实践路径。

  郝辉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远景储能解决方案总监

  《远景系统级储能,“盈”在交易时代》

  郝总监讲到,电力市场化加速发展,AI赋能,软硬件协同,远景系统级智慧储能解决方案快速发展。储能的价值实现已从单一的峰谷套利,转向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容量市场、虚拟电厂、AI智能液冷技术等多元化价值组合。通过「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与「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实现了从预测到决策的“自动驾驶式交易”,系统级储能可以最大化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收益,从而真正“盈”在交易时代,为投资者带来可持续的商业回报。

  苏航  宁德时代  储能解决方案大客户总监

  《聚焦储能价值 塑造高质量标杆 新一代储能产品:天恒》

  苏总监讲到,面向储能价值需求的新机遇与新形势,宁德时代通过深耕行业多年的积累与实践,推出第四代储能产品天恒,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体系、提升全生命周期效益,并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应用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为核心,通过材料创新、结构优化与智能制造,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引领,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宋小松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总裁助理

  《钒液流储能为新能源并网稳定“护航”》

  宋总讲到,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钒液流电池凭借其本质安全、循环寿命长、容量可扩展性强等独特优势,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预计到2027年,全球钒液流电池装机规模将实现跨越式增长,产业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大连融科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安全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

  刘宇轩  海辰储能  全球解决方案中心应用工程总监

  《锂电长时储能新机遇:市场逻辑与技术路径新解》

  刘总监提到,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增加,4-8小时中长时储能已成为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市场空间正在加速打开。面对长时储能新机遇,海辰针对4~8hrs储能市场需求量身定制的全球首款kAh电芯1175Ah和20尺6.25MWh储能系统产品已完成研发,填补了锂电池行业缺少中长时储能专用电芯和系统的技术缺口。海辰持续推进锂电池技术在长时储能场景的深度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更经济、更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

  王文磊  华为数字能源  中国区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副总经理

  《光储融合,开启全场景构网新时代》

  王总提出,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传统"跟网型"技术路线已难以支撑电网稳定运行,光储系统需从简单能量存储向具备主动构网能力的基础设施升级。随着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光储融合正从简单的"光伏+储能"组合,演进为具备构网能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华为将通过"光、储、云"协同创新,持续推进光储融合技术发展,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季炳伟  南瑞继保  源网荷储行业总监

  《理想同步电源型构网技术与实践》

  季总监提到,在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的背景下,电网稳定运行面临惯量支撑不足、短路容量下降等挑战,理想同步电源技术可模拟甚至超越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有效的惯量支撑、电压构建和主动调频等能力。重点展示了南瑞继保在构网控制策略、功率变换技术和系统级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技术在提升电网强度、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

  徐圣钊  鉴衡认证中心  电池业务线总监

  《护航产品质量,助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徐总监提出应规范行业中有关产品功率描述逻辑、并网点全生命周期能量核算等观点的建议,系统阐述了鉴衡作为权威第三方机构,如何通过标准、检测、认证手段,结合监造、出质保尽职调查等,为新型储能产业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展示了基于当前电池产品、BMS、PCS产品测试实际情况的数据统计,通过 “标准筑基、认证护航、企业力行” 三者协同,构筑覆盖储能产品从设计、制造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质量防线。

  林佳荔  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助理

  《电改背景下新型储能投资发展趋势》

  林总提到,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储能与电力市场发展深度融合,装机高速增长,需求预期大,商业模式逐步完善,但项目经济性尚待考验。新型储能投资逻辑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独立储能呈现“规模化、市场化与收入多元化”的特点;新能源配储呈现“主动配储,联合参与交易,提高综合收益”的特点。通过分析不同应用场景的收益模型与实证数据,研判了储能未来的投资趋势。

  张立强  中车株洲所  综合能源技术专家

  《以“质”提效,以“效”增收-构网型高压级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张立强提到,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构网型高压级联技术通过模块化串联方案实现更高电压等级接入,不仅有效降低系统损耗,为用户带来显著经济效益,而且凭借直挂电网的优势,更能为电网提供更强大的构网支撑。中车株洲所创新性地将轨道交通领域积累的大功率变流技术移植到储能领域,开发出具备“5毫秒功率响应”、“20秒惯量响应”、循环效率高达92%的构网型高压级联储能系统。为构网型储能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方案,推动储能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何小龙  明阳龙源  商务总监

  《GW级高压级联储能解决方案》

  何总监提到,高压级联储能技术凭借其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特点,正成为GW级储能项目的优选方案。明阳龙源创新推出的高压级联直挂式储能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智能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大规模储能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参考。

  王劲松  海博思创  首席科学家

  《新型储能智能化技术创新与应用》

  王总提到,智能化已成为提升系统安全性、经济性和运行效率的核心驱动力,海博思创创新构建了"云-边-端"协同的智能储能系统架构,通过智能诊断、数字孪生、AI运维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系统故障预警和智能能量调控。海博思创将持续深化储能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推动储能系统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智能决策"演进。

  李娜娜  国网能源研究院  新型储能方向负责人

  《储能发展政策形势和商业运营模式》

  李总提出,国家层面出台了《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文件,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剖析了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及容量补偿等多元化收益路径,并指出当前市场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技术路线单一等挑战。需通过明确储能定位、健全市场机制、鼓励技术创新等举措,共同推动储能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叶托  美的集团-科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AI负责人

  《AI赋能储能的新范式思考》

  叶总提出,AI工程化应用的关键是对业务场景的深度理解与融合,提升设备系统智能化水平,增强储能系统本体性能及应用边界;通过AI赋能云边端架构、智能运维、虚拟电厂等等关键技术,实现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优化运行与价值拓展。科陆将持续推进储能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推动储能系统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智能决策"的新范式转变,为客户带来主动安全、主动降本、主动创收,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具价值的智能化储能解决方案。

  本次御风而行·储动未来--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应用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引领。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型储能已从辅助支撑迈向主力担当,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三者正在深度融合,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行业将坚持创新驱动,深化跨界协同,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为实现能源转型目标贡献储能力量。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