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Gathering industry trends, mastering real-time news, and quickly delivering to every customer.
 

洞察风险来源,保障可靠未来 | 第三届风电机组可靠性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7

  10月20日,第三届风电机组可靠性论坛在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成功召开。论坛以 "机组安全性与发电量" 为核心议题,围绕机组定制化设计下的场址安全性、设备制造安全性、发电量担保、功率曲线以及风电场发电量低效等行业痛点展开深度研讨,吸引了来自风电开发商、整机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及科研院所等领域的行业代表参会,共同聚焦这一行业核心议题,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为推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与参考。论坛由鉴衡认证中心技术总监符鹏程主持。

  鉴衡认证中心副总裁张宇为论坛致辞,他介绍说,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正朝着大型化、海洋化、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然而机组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行环境的日趋复杂,对风电机组的长期可靠性与运行效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频繁的设备故障、高昂的运维成本以及发电量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制约项目收益与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瓶颈。基于此,本次论坛讨论议题既包括对风机事故的统计分析以追溯问题根源,也覆盖了叶片、传动链、塔筒(含混凝土塔筒)等关键部件从制造到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与质量控制,同时聚焦于大兆瓦机组、液压变桨、偏航系统等具体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等内容,希望通过深入交流与跨界合作,汇集创新思路与实践经验,积极应对这些严峻的技术挑战,共同推动风电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

  以下为嘉宾主旨演讲

  李鹏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事故统计与分析:揭示风险、维护安全》

  他在演讲中首先根据鉴衡认证中心开展的大量风电事故及失效分析数据,对近十年国内风电事故及失效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部件失效、倒塔、着火、其它给出了不同失效类型占比,并针对部件失效给出了不同部件失效的占比。接着,从设计、制造、运输、吊装、维护各个环节对风电设备的主要失效原因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建议。他表示,可以根据自身所遇到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后,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用于提升风电产品质量,进而减少事故和失效数量。

  黄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混凝土塔筒全生命周期的技术风险与检测评估研究实践》

  他总结了混塔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系统分析了混塔在设计、制造、施工和运行阶段存在的主要技术风险,探讨了相应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针对混塔结构荷载复杂、局部受力集中、施工运维困难及规范不健全等痛点,分享了在混塔受力机理、混塔内部缺陷精细化检测和混塔检测评估体系构建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另外针对混塔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安全运行和功能提升的重大需求,介绍了混塔检测评估与修复加固内容,还分享了混塔施工期与运行期的检测评估及加固延寿方面的典型工程案例。

  杨振华  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大兆瓦:液压变桨 / 偏航技术破解机组可靠性挑战的解决方案》

  针对风电变桨、偏航易出现齿面故障、同步性差的痛点,他重点介绍了液压变桨的无齿面磨损设计,能有效杜绝齿面故障,且自带阻尼吸收振动,让紧急收桨更可靠。同时他提到,液压偏航同步效果出色,能缓解断齿难题、降低异响,其阻尼属性削弱冲击,再搭配允许打滑的设计能减小机组载荷。他最后表示,这两种液压驱动方式,将为风电行业提供更多可靠性的选择。

  范海光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大型风电叶片制造风险及高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风电行业追求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低的度电成本,大型风电叶片的设计趋势是“轻量化”和“高载荷”,这直接导致了设计安全裕度降低,由此将原本由设计承担的“安全缓冲”转移到了制造环节,使得制造过程的敏感性、复杂性和风险性急剧上升。总结目前行业风电叶片失效特点,从叶片设计、制造和运输吊装阶段提出更严格的评价模式和要求即叶片全过程质量认证,可更早、更准确的识别叶片设计风险,对叶片厂制造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运输、吊装阶段方案仿真要求和过程检验手段,可更好地保障叶片全生命周期安全健康运行。

  王文剑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Simpack的风电传动链共振风险识别与可靠性保障研究》

  随着风机大型化发展,机组面临的共振风险日益加剧,已成为影响机组安全与寿命的核心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可对整机传动链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在设计阶段精准预测潜在共振风险,主动调整设计规避风险。同时,仿真价值根植于其可靠性,可从单齿轮箱与整机耦合对比、不同叶轮转速对比和阻尼比设置几个角度验证仿真方法的可靠性,确保仿真模型具有高预测精度。另外将实验台和样机测试数据与仿真对比,保证仿真与实际机组的一致性,使整机传动链多体动力学仿真成为解决风机共振问题的可信赖基石。

  王德辉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全集成式半直驱风电机组可靠性研究》

  在风电机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业主开发商的核心三大痛点包括初始投资与运维成本平衡、机组发电量和可靠性的不确定性以及风电场厂址条件的复杂化。为解决这些痛点,他提出解决方案的核心思路是风机研发回归平台化与通用化。首先,应该采取更可靠的技术路线,而不是成本更低的技术路线;其次,高水平的风机部件通用化,可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提升部件的成熟度,并助力实现部件的动态储备以确保快速供货与维修,同时通用化也能够使机组上的材料、部件得到充分的可靠性验证;最后,针对越来越复杂化的风电场场址条件,需在高海拔、沙戈荒等复杂环境下进行专项技术的积累,使风电机组能够适应更多复杂的场址条件。

  白明宇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从“承诺”到“实现”:风电项目发电量保障的挑战与破局》

  在风电平价时代,如何弥合“承诺”发电量与“实际”发电量之间的鸿沟,已成为保障投资回报的核心挑战。他基于详实数据,系统剖析了导致这一差距的三大根源,即风资源认知的“初始偏差”、设备性能的“落地损耗” 以及运营环境的“持续侵蚀”。面对这一系统性难题,他提出可从事后争议转向事前预防与事中优化,在项目前期通过第三方验证确保“承诺”的可信度,对运营期项目进行系统化“体检”以实现精准优化。最后,呼吁行业各方协同共建以“信任”为基础的新生态,借助第三方技术服务体系,共同提升资产效能,推动风电行业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卓越”的高质量发展。

  梅乐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远海机组可靠性解决方案》

  他介绍说,海上风电发展趋势明晰,逐步向深远海的方向发展,为降低LCOE,提升项目的收益,深远海风电开发对风机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风电机组的可靠性,需要从设计与迭代、制造与测试、试验与验证、消缺与运维、评估与反馈等多个维度进行把控。基于此,他还分享了深远海机组可靠性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高度集成的驱动链系统,以及双TRB设计,能够更可靠承担风轮载荷。

  邓雨  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海上风电机组主动防御设计及应用》

  他从行业趋势、技术创新、痛点问题、平台架构及未来展望五个维度展开分享,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海上风电机组防御设计从“被动”迈向“主动”。包括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深挖行业痛点问题,推动海上风电机组质量从“事后维修”转向“事前预防”,防御从“被动损失”迈向“主动防御”、设计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跨越。他还指出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实践,设计更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海上风电机组。

  石浩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风电场机组适应性评估(特定场址认证SSDA)标准化实践》

  他指出,当前行业已普遍认识到风电场机组设计阶段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但由于具体风电场场址的实际环境条件与机组设计参数存在差异,特定场址机组的配置也可能与型式认证不同(定制化设计),仅通过型式认证无法判断机组在场址的适应性。因此,需按照IEC 61400-1、GB/T 18451.1标准开展特定场址认证(SSDA)。同时,目前特定场址评估工作存在评估内容不统一、表现形式不规范等问题,亟需通过国家认监委备案监管的认证证书形式,推动规范、透明的认证实施。另外他建议在主机定标后、合同签订前完成特定场址认证,为各方留出客观、理性评估的空间,真正发挥特定场址认证在保障风电场机组设计安全的关键作用。

  刘斯强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数字赋能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助力海上高可靠性运维》

  他介绍说,风力发电机的高可靠性,并非单一环节的成果,而是贯穿于“设计、制造、运维”的全过程。在发电机设计阶段,通过优化电磁方案与冷却系统,确保在宽转速范围内高效散热,显著提升发电机本身的耐用性与效率,从源头上延长寿命。在制造环节,通过精密的数控加工与自动化生产线,保证定转子等核心部件的尺寸公差与精度。运行期间,则依托在线状态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发电机振动、温度等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预测性维护,能最大化利用部件寿命,避免计划外停机,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可靠与经济运行。

  第三届风电机组可靠性论坛感谢以上演讲嘉宾的精彩分享,也感谢所有与会者的积极参与。期待我们携手继续推动技术创新与经验共享,共同提升风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与生命周期价值,为清洁能源事业的稳健发展注入更多信心与动力。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