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提质立标,引领技术方向,光伏系统质量提升与技术标准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2025年10月23-24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技术标准论坛”在新疆昌吉顺利召开。其中,分论坛二“光伏系统质量提升与技术标准创新论坛”备受行业关注,吸引了业主开发商、设计院、运维服务商、组件制造厂商、设备供应商等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光伏系统安全与稳定、关键设备质量把控、标准体系构建完善、技术创新突破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本次会议由鉴衡认证中心太阳能事业部技术总监陈磊主持,来自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设计评估中心光伏主任刘同飞、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邵亚辉、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正高张斌、浙江正泰智维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振明、仁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管理副总监程东生、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解决方案专家李学锋、江苏东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柏建韦、湖州丽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监程坤等专家代表在会上带来了精彩的技术主题报告,分享前沿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刘同飞主任带来《光伏系统安全性设计要点分析》主题报告分享。他指出:光伏电站由于地形地貌、气象与地质条件差异巨大,其安全设计应分别抓住“山地防地质灾害、抗风排涝”和“沙戈荒防风固沙、耐极端温湿盐”两条主线,并重视选址与地质、设备环境适配、基础与支架、电缆敷设、施工安全与运维这六大要点。
刘同飞强调,如何把“必检”项目与“经济性”挂钩,成为当前行业痛点。在系列检测项目中,需特别重视光伏组件的安全湿漏测试、外观缺陷检验、旁路二极管失效检查、功率衰减测量等,以确保电站的长期可靠性和发电收益。
鉴衡认证中心邵亚辉总监带来《光伏系统关键设备的老化与快速评估方法》主题报告分享。他指出,光伏系统的关键设备(组件、支架、汇流箱、逆变器)在户外面临各种各样的老化、失效模式,其中光伏组件的老化机理最复杂,模式最多样化,是影响系统发电量的核心因素。
组件首年衰减是产品价值的核心体现,是新技术迭代时重点关注指标。部分企业组件产品技术首年衰减承诺≤1%,实际往往超过1%,最高甚至达4%。
为了帮助解决行业这一痛点问题,鉴衡主导了一项在研行业标准:《晶体硅光伏组件首年衰减率测试和评价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加速老化测试序列,用于快速模拟组件户外首年功率衰减,为业主选型和制造商产品优化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张斌所长带来《超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关键技术及应用》主题报告分享。他以“广东恩平100m超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由贵阳院自主研发、EPC实施,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将柔性光伏支架跨度提高到了百米级。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经受住了“泰利”、“苏拉”、“桦加沙”等多个强台风过境考验。
该100m跨柔性支架方阵长宽为191.3×100m,架空高度6~8m,用地指标达到了12亩/MWp,实现了集约开发的渔光互补绿色发展理念。对破解建设光伏电站土地资源稀缺难题,实施土地高效复合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百米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为行业带来了四大突破性关键技术:一、揭示了风荷载分布规律与结构风振机理。二、发明了百米级跨度双层索网结构柔性光伏支架。三、提出了百米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装配施工与监测技术。四基于倾斜摄影的光资源分析和组件阵列布置技术。
浙江正泰智维李振明副总经理带来《智慧运维,重塑光伏资产价值——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与实践》主题报告分享。他指出, 新能源资产从“规模扩张”到“价值运营”转型趋势下,需突破传统运维模式,以数据驱动决策,将数字化投入量化到资产估值提升,重塑新能源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正泰智维构建了覆盖电站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运维体系,包括:智能增效: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运维效率;安全保障与技改:如更换高效组件、升级逆变器、加装防护设施等;收益增值:参与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等电力市场交易,实现从“发电”到“经营”的跨越。不仅如此,正泰智维构建了“监-管-控”一体化智慧平台,实现了全场景数据感知、AI诊断与决策、闭环处理。
仁洁智能科技程东生副总监带来《光伏清扫机器人系统协同与标准构建》主题报告分享。他指出,在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灰尘导致的发电损失(灰损)已成为制约电站收益的关键因素。据测算,实际灰损普遍超过5%,中东、中亚等辐照强度大的区域灰损值超过20%,给电站全生命周期收益带来巨大影响。
针对这一痛点,仁洁智能推出了全系列光伏清扫机器人解决方案,涵盖地面电站(金星)、分布式屋顶(火星)及复杂地形(木星)等多场景应用,通过智能导航、自主越障、远程调度等功能,实现无人化高效清扫。其配套的SmartPure云平台可基于环境数据智能制定清扫策略,显著提升发电效率,部分案例发电量提升超19%。
此外,仁洁积极推动行业协同与标准建设,与鉴衡联合编写了行业首份《光伏组件用干式清扫机器人技术规范》,奠定了行业规范基础,并联合组件、支架企业、第三方机构构建智能化协同生态,提升系统兼容性与运行安全性。
隆基绿能产品解决方案专家李学锋带来《BC技术引领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分享。他指出,隆基主导的背接触(BC)电池技术凭借高转换效率、更高的发电能力和可靠性正成为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目前隆基量产HPBC 2.0电池效率已突破27%,量产组件功率达670W,创行业新高。并且HPBC 2.0在抗遮挡、温度系数及衰减等方面表现卓越,众多场景实证数据显示,隆基HPBC 2.0组件单W发电量超TOPCon1.2-3.6%。而在可靠性方面,由于其组件结构的天然优势、热斑温度显著降低,有效提升系统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前,隆基已建立起覆盖全球多样化应用场景的BC产品矩阵,包括澡雪、龙渊、太阿等系列,并依托“灯塔工厂”实现高标准智能制造,为光伏电站提供更高效率、更高可靠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江苏东软研发总监柏建韦带来《光伏柔性支架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与技术创新》主题报告分享。他指出,柔性支架系统可广泛适用于“光伏+”多元化场景,包括水处理厂、复杂山地、农林牧渔光互补、沙漠治理、近海滩涂及停车场等,展现出高度的环境适应性。
他特别强调,东软研发的柔性支架系统具备卓越的抗风性能,可抵御超过14级强台风。以上海外高桥项目为例,系统在经历14级贝碧嘉台风直接冲击后结构完好无损,其稳定性得益于空间三角锥稳定结构、抗风阻尼减振系统、压块式组件连接技术及专用防松锚具等多重技术保障。
面向未来,江苏东软将持续拓展“柔性+”应用场景,加强近海、滩涂等特殊环境的防腐抗风设计,并推进高分子材料应用、专用组件开发、高效安装工法及专用清扫机器人等系列研发,全面提升柔性支架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与经济性。
湖州丽天智能程坤总监带来《光伏清扫机器人的效能提升与标准建设》主题报告分享。他指出,丽天已形成G1/G1plus、G2pro与G2D等多代产品矩阵,可实现无人化自主清扫与路径规划,并在新疆、山东等多地实证中带来6.5%~13.99%的发电量提升。同时,依托自研SCADA平台、BEV感知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控与智能运维。
他强调,当前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性能指标不统一、长期可靠性验证缺失、智能化运维标准空白,以及针对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不足等问题。
为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建议构建覆盖“安全可靠、长效验证、场景适配”三位一体的标准体系,重点推动从团体标准快速起步,逐步发展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掌握产业话语权。同时,建议未来标准应进一步覆盖干扫与水洗双技术路线,并强化对大型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屋顶等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针对性要求。
本次论坛活动汇聚了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智慧与力量,各位专家的分享既聚焦当前行业痛点与技术瓶颈,又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光伏系统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突破及标准体系完善提供了清晰路径。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标准的逐步落地,以及全行业的协同合作,我国光伏产业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双碳” 目标实现和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